2023年3月12日 星期日

2023閱讀紀錄

 2023的閱讀紀錄(以紀錄日期記載)

十二月
12/10
精準用腦/樺澤紫苑-著,楊詠晴-譯/楓樹坊/2018.07
心得:看過很多本這個精神科醫師的作品,理論敘述簡潔易懂,讀起來很快。這本主要在探討如何減少大腦出錯,從4大出錯原因有「專注力不足」、「工作記憶不足」、「大腦疲勞」、「大腦老化」,到如何應對,從「輸入」、「輸出」、「思考」、「整理」不同面向,運用一些方法可以避免及化解大腦出錯。提出9個建議的用腦習慣:睡眠、有氧運動、親近大自然、閱讀、有意識使用記憶力、心算、棋盤遊戲、烹飪、正念。作者建議善用大腦黃金時間做決策,重要的事要筆記,還有用3的法則每早列出工作清單及每天日記,提升自我覺察力,都是很簡單可以嘗試行動,也會有成效。現在資訊太多,減少資訊超載,留些空白時間思考,堆大腦也是很重要。
十一月
11/25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Counselling for Toads)/羅伯.狄寶德(Robert de Board)-著,張美惠-譯/三采文化/2022.01
心得:這是一個傳達奧妙心理理論的成人版故事書,藉由蛤蟆先生和心理諮商師蒼鷺的10次諮商,演譯心理咨商全過程,見證療癒與改變的發生。分辨童年與成人狀態,反思童年的經歷如何影響每個人認定的人生故事,要從現在的你變成你想成為的自己,必然要經歷行為與態度的轉變,這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勇氣和毅力。
在先進國家,心理諮詢很普及,在台灣也愈來越熱門,除了在醫院裡開始有專科,街頭也出現很多心理診所。但不是含括在健保體系下,我很好奇真的能存活,但好像又很多人是願意付錢去探究自己的心理問題。但心理諮詢並沒有辦法提供正確解答,而是在引導自我去揭密,所以對我來說應該不會想對其他人透露自己的脆弱。不過藉由讀讀書,了解一些心理狀態和自我檢視是很有幫助。
#兒童自我狀態(由我們童年殘留的遺跡所構成,包含我們小時候經驗過的所有情感):自然型、適應型
#父母自我狀態(Parent Ego State):行為就像父母一樣,涵蓋自出生以來,從父母那裡學到的所有價值觀和道德觀,也包含我們人生的評判標準,左右我們對於好與壞、對與錯的判斷。
#成人自我狀態(Adult Ego State)指我們能以理性、不情緒化的方式,來處理當下發生的真實狀況。
#對多數人而言,成長的本質就是逐漸減少依賴,最終切斷依賴關係,如此才能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
#一個高EQ的人是怎樣的呢?這種人有高度的自覺,了解自己的情緒。他們能管理自己的情感,能從悲傷與逆境中再站起來。也許最重要的是:他們能控制衝動、延緩滿足,從而避免倉促、考慮不周的決定與行動。
高 EQ的人能了解別人的感受,這種能力稱為「同理心」。但EQ帶來的最大能力是能夠了解與處理別人的情緒,因而能與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EQ能讓你能進一步在自我成長與完善的路上走得更遠,因為它將帶你從獨立的個體走向共生的關係。 
#獨立代表你以自己為榮,接受你全部的能力及與眾不同的特質,且隨時護衛新發現的自主權,就像一個國家擺脫殖民歷史獨立。共生則是體現成熟與自我接納,同時也接納別人的不同。共生才能與別人順利地互動及合作,包括社交與工作上。
11/08
預兆(The Premotion)/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著,卓妙容-譯/早安財經/2021.12
心得:根據統計,美國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百分之四,但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卻占全球死亡數百分之二十。這個世界第一的強國,在科技發展與經濟貿易的勝利者,卻在與人民最相關的公衛戰爭中像是落敗者,為什麼?沒有專家能對抗這個突然爆發的病毒嗎?有的,書中用小說般的劇情帶出一個又一個在初期就察覺危機的醫療官、醫護人員、數據分析者,他們知道炸彈的引線已經點燃,時間倒數中。唯一的方式就是篩檢找出染疫者,以隔離降低傳染可能,但人民對還沒爆發的戰爭無感,失靈的政府與總統冷處理,直到疫情失控。
這本最新作品,依舊延續作者精采的寫作功力,情節生動直指困境核心,藉由一個地方醫療官看見官僚系統的顢頇。三年,原本熱絡運轉的世界一度冷卻,現在又回到正常狀態,就像做了一場夢。但下一次呢?
#梅雪爾認為,所謂的「經驗」其實有個缺點。「經驗就是一次又一次犯下同樣的錯誤,只是每一次都比前一次錯得更有信心。」
#她在政府部門看到邱吉爾和張伯倫之間的差異。和平時期的掌權者,往往具有避免或至少掩飾衝突的天賦。相反的,驍勇善戰的人往往無法獲得重視,直到人民意識到危機降臨。然而通常到了這種時刻-當人們對傳染病了解夠多、足以讓他們感到害怕時,為時已晚。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遵造指數成長的流行病,因為即使政府什麼都不做,民眾也會調整自己的社交行為。但不管人們做什麼,雀樂蒂解釋,疫情只能靠「疫苗」或「群體免疫」收場。
#任何危機的解決關鍵通常不在重要的高層身上,而在組織結構圖中某個非常下層、沒沒無聞的員工身上。L6-在組織結構上從領導者往下數六層(six layers),埋在組織底層的人,忽然發出微弱、但迫切想被外界聽到的聲音。
#現在他開始發現,這個體系扭曲了裡頭每一個人的行事動機。像接受免費新冠病毒篩檢這樣簡單的事情,居然需要付出不尋常的努力,或是具備真正的勇氣。
#衡量貧窮的方式之一,是看一個人所擁有的是多麼少。另一個方式,則是看一個人有多麼不容易獲得別人的幫助。Biohub免費提供的篩檢服務,但只有極少數郡立公衛中心有能力加以利用。「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要東西。」普利希拉.陳說「因為他們向來要不到。」
#媒體和社會已經改變,人們看待政府專業決策的方式也和過去不同。今天,就算是學有所成的專家,在做決策時也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完全不甩酸民們可能的反應。

十月
10/20
老黑的FIRE生活實踐/田臨斌(老黑)-著/時報出版/2020.11
心得:作者45歲從外商公司退休,開始過著搭遊輪旅行、當街頭藝人等隨心所欲的第二人生,在15年中除了頭銜的轉換,更多是心態的昇華,回頭檢視自己原來就是國外火紅FIRE的實踐者,要如何FIRE,他提出準備原則包括1.增加收入,2.減少支出,3.投資理財。在物質環境無虞下,還需要管理身心健康,及從事想做、有意義的職志,才能達到馬斯洛的自我實現境界。別人可能認為他沒有小孩,所以才能 FIRE,他也在書中寫到要不要養育小孩是個人的選擇,會影響FIRE,但不應該是阻礙的藉口。他建議FIRE後的投資組合,應該以保值和固定配利為重點,包括多年期外幣定存、債劵型基金、大型企業海外債或ETF。

10/01
大腦全知道/筱原菊紀-著,陳令嫻-譯/行路出版/2020.07
心得:這是一本用漫畫加文字講述腦的知識,分為6個篇章,藉由一個女大學生修課與生活經歷探究腦與身體、心靈、記憶、疾病,腦的機制及未來。腦是人體中最複雜的器官,聯繫生理和心理的核心所在,裡面提出一些研究發現很有趣,如戀愛的感覺來自腦部,是因為受到獎勵,分泌多巴胺。經常接觸、互相凝視可以促進催產素分泌,加強彼此感情連結、預防外遇。腸子又成第二大腦,腸-腦的健康息息相關,在實驗中移植腸道菌叢發現還能改變個性。這是一本淺顯易懂的科普書,用簡易的圖畫可以讓人對腦有更多認識。

推力(Nudge)/理查.賽勒(Richard H.Thaler), 凱斯.桑斯坦(Cass R. Sunstein)-著,張美惠-譯/時報出版/2007初版
心得:自由很可貴,如果每件事都有選擇的自由,這個世界會很美好嗎?不,人生最難的就是做決定,大大小小的決定都在耗損我們的心力,所以有時候有限或不費力的預設選項或許是最佳解。對不會或不懂該怎麼做決定的族群,太多選項或不設限,是否反而會造成傷害。這本書很知名早在2007年就出版,直到現在才讀,但書中的論述讀起來還是跟現實情況相似。針對一些面向如退休計畫、醫療保險、到婚姻制度等討論是否能有更好的選擇設計,以自由家長制達到更好的效益及協助弱勢者。不需要強迫他人或硬性規定,只要聰明扮演「選擇設計師」,就能在關鍵時刻產生大影響。運用推力通常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需要幫助的人則只需負擔極小的代價。一個理想的社會應該在保護弱勢與鼓勵奮發自助-在人人有餅吃與把餅做大之間-取得平衡。

九月
09/03
上帝的指紋(Fingerpribts of the Gods)-下/葛瑞姆.漢克卡(Grahamhancock)-著,汪仲-譯/商周出版/2012初版
心得:會想讀這本書,是因為書的封面印著大大的法老像,內容探討的是埃及可能存在著一個1萬年前的超文明,是現代人無法從文字歷史得知也無法承認,僅藉著一些偏執地考古學者探究那個文明所留下的方位、尺寸精密到拿以置信的金字塔和神殿建築奇蹟、流傳千年的神話去猜測,世界經歷過什麼樣的轉變?為何超文明滅絕了,跟冰河時期的巧合?世界會不會再變動一次,猶如末日降臨,再過萬年的新一代也會猜測是否有一個文明曾經經歷一些工業、科技革命存在過。引起我興趣的當然是埃及,作者在1993還曾經爬上大金字塔頂端,更讓人好奇,他所提出的論述和證據貫穿古今、串聯天文、幾何,讓人真的可以相信金字塔是外星人蓋的XD,考古是個很有趣的領域,因為沒有文字、影像紀錄,從地下挖出、牆上看到的就可以編出一個遙遠的故事,挖到更多時,故事還會更換情節,而人類歷史就是豐富的故事。

09/02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瓦基(莊勝翔)-著/天下文化/2022
心得:瓦基是我一年多前開始注意到的說書人,訂閱了他的電子報,偶爾也聽podcast。很多書是經由他的介紹開始去讀,這本有點像他的生涯歷程,可以了解他從一個台積電工程師轉變為全職自由工作者的思考及行動歷程。我最佩服的是,讀了很多書,當下可能很激情,覺得有無限可能,但過了一陣子就淡忘,但他卻是親身實踐書上傳遞的先知卓見。

用心於不交易/林茂昌-著/大是文化/2018
心得:短期交易有人賣、有人買;有人賺、有人賠是一場零和遊戲。而長期投資一家好公司是正和遊戲,藉由企業獲利、持續投入賺取複利。投資一直都有不同派論點,但跟著股市波動、心情也波動是很浪費生命的事,要努力變成複利模式才是長久之道。
八月
08/30
3.3秒的呼吸奧秘(Breath)/詹姆斯.奈斯特(James Nestor)-著,謝佩妏-譯/大塊文化/2021
心得:很有實驗精神的科普書,探討呼吸對於身體狀態的影響,作者除了引用文獻,也走訪世界各處探訪不同呼吸術,自己也親身嘗試一星期只用口、用鼻呼吸,身體狀態的變化。可以學習到很多新的觀念,包括用鼻子好好呼吸、二氧化碳反而是讓細胞可以交換氧氣的關鍵、治療焦慮等。平常可能不以為意的呼吸,其實會影響健康,如果經過刻意練習,可以大幅提升身體機能表現。
七月
07/23
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赫曼.赫賽(Hermann Hesse)-著,柯宴邾-譯/遠流出版/2013
心得:1877年生的赫曼是德國文學浪漫主義的最後英雄,著有多本詩集和小說,1946年獲得諾貝爾獎。主角悉達塔是一個婆羅門之子,一心想探尋梵我,和好友葛溫達跟隨沙門過著苦行僧的生活,遇見世尊佛陀後覺醒獨自繼續在世界前進,愛上名妓卡瑪拉,活化他的感官,但卻讓世俗逐漸腐蝕心靈、陷於輪迴。不再年輕時,他再度離開,成為擺渡人,向河流學習,最終領悟我與一體。故事中有很多印度教與佛教的闡釋,文字很優美,一個歐洲人能寫下這麼玄的領悟真的是很厲害。
#疲憊寫在卡瑪拉美麗的臉龐,長途跋涉卻沒有愉快的目標所帶來的倦怠;疲累和初萎,以及仍然隱藏,仍未說出的,或者甚至尚未意識到的憂慮:恐懼年華老去,恐懼生命之秋,恐懼必死的結局。
#尋求之人,很容易眼中只見追尋之物,卻不能察覺自己無能接納任何東西,因為他只想著所追尋的,因為他有個目標,受目標所制。有求及有所標的。發現卻是自由、敞開心胸地站著,沒有任何標的。

財務自由(FIRE)/葛蘭.薩巴帝爾(Grant sabatier)-著,潔絲文-譯/遠流出版/2020
心得:作者是一位24歲在失業時寄住在父母家,有一天躺在草地上沉思決定未來人生,不想要被困在狹小的辦公空間到終老,所以設定了2個目標,存到100萬美元、儘快退休。於是他花了5年多存到125萬,在30歲達到財務自由。在書中他所強調的關鍵是盡早開始、且愈頻密地賺錢與投資,延遲提領,利用複利就能達到目標。賺錢可以藉由正職工作、副業、經營企業和投資達成來增加收入,另外減少支出也能提高儲蓄。每一章節後面都有重點複習,論述邏輯還有舉例都很實用、清楚。作者創立網站:https://grantsabatier.com/books/financial-freedom-book/
#你不掌握錢,錢就會掌握你。錢不是目標,時間才是。
#你擁有愈多錢,你能承擔的風險就愈多。你承擔風險時,會擁有更宏大的機會、經驗、故事與更豐富的人生。

07/08
歌本哈根三部曲/托芙.迪特弗萊森(Tove Ditlevsen)-著,吳岫穎-譯/潮浪文化/2022
心得:最早是聽到謝哲青推薦,後來在圖書館也看到翻譯書展有展示哥本哈根三部曲<童年><青春>、<毒藥>。
1917年出身於工人家庭階級,想成為詩人的小女孩,在19世紀初女性地位不受重視的年代,用她敏感而纖細的眼窺探生命的最初階段,輕柔述說幽微的家庭、家族關係、閨密間友誼及對於外面世界的渴望,在堅信禮後,告別童年。
因為家境無法繼續讀書,在青春期女主角開始從事低薪工作,換了一些不同工作後終於可以搬離家裡。結交了新的朋友,開始探索獨立的世界中的勞資、同事及愛情,她渴望創作,將情感編織進一首首詩作中。而認識一個鼓勵新創雜誌的編輯讓她的作品開始展露在公眾眼前,也成了她第一段婚姻。
二十歲初嫁給50多歲的編輯,然而婚姻並沒有她需要的激情,於是她接連愛上了下一個男人,生了一個女兒。又因為迷戀上能讓她進入如夢似幻的藥物,投入另一個男人的懷抱,再生了一個兒子。然而身陷毒癮的女主角在天堂與地獄間掙扎,進了勒戒所出來後,依舊被毒藥所引誘,遇上了崇拜她作品的男人進入第4段婚姻,守護她、努力幫助她脫離困境。
這有點像是自傳的小說,在3本書之間穿越一個擁有天賦的女藝術家的大半生,她想寫作,她沉浸在迷幻感帶來的靈思及創作慾無法自拔。裡面對於愛情沒有忠貞,而是隨心所欲。讀來沒有華麗的裝飾,而是清澈的自我審視及剖析,對於她在地獄邊緣徘徊的遭遇有點幽微的感傷。現實生活中,這位丹麥的女傳奇作家曾嘗試數次自殺,出版這套書書的5年後過世。

#我感到非常困擾,因為我似乎對世界失去了真實的情感,只能永遠模仿他人的反應,假裝自己也是那麼想。
#如今,最後僅存的我,如被曬傷的皮屑般,一片片剝落,而在那之下,一個錯誤而古怪的成人誕生了...在我不知不覺間,童年無聲無息地跌落到記憶的最深處,這是我心靈的圖書館,而我餘生,將從這裡汲取知識和經驗。
#如果我的人生變成如此凌亂複雜,我將無法專心工作。而我越來越了解,我唯一能做的事,納唯一能讓我充滿熱情的事,是創造句子、組合詞句或寫簡單的四行詩。

六月
06/24
致富心態(The Psychology of Money)/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著,周玉文-譯/天下出版/2020
心得:作者是基金合夥人,也是財經媒體長期專欄作家。從2008年金融風暴後,開始想探究發生什麼事,用20篇章闡述他認為致富心態也就是財務成功重要的軟實力,最重要及反直覺的特徵。裡面一再闡述的就是對於風險的認知、預留犯錯空間(安全邊際)、用時間發揮複利最大威力的重要。所以他最終說明他自己的投資策略就是不貸款買房、保有現金及定期定額投資低成本指數基金。
#少一點自我,多一點財富。存錢是自我與收入間的差距,而財富是看不見的資產。
#財務獨立並不意味要停止工作,而是意味著只要你想要,就可以在想要的時間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工作。
長思短想(The Good Ancestor)/羅曼.柯茲納里奇(Roman Krznaric)-著,孔另新-譯/商周出版/2021.03
心得:我們追求的是近在眼前的目標,還是能長久永續的成就?作者是英國重要的當代哲學家探討現代人短視的成因,將破壞環境的後果留給後代子孫,要如何才能改變短期當下的思維,當一個好祖先?六項助長短期思維的因素包括時鐘的暴政、數位分心、政治當下主義、投機資本主義、不確定網絡、無盡的發展。六個培養長期思考的方法則是深時謙遜、傳承思維、世代正義、教堂思維、周全預測、超我目標。全球已經有一些時間反抗軍也就是公民運動萌芽,希望能對抗短期思維,避免人類邁向自我滅亡,放棄不是唯一選擇,抱持希望推動文明改革,盡力當個努力的好祖先。
#未來世代是否會像我們一樣,喜歡談論祖先的智慧?如果我們要成為好祖先,就必須向未來世代展現我們如何因應充滿巨變和危機的時代。 by沙克
06/11
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張曼娟-著/天下文化/2020
心得:這是書寫中年人系列的第二本書,在自序寫著人生的上半場,承擔了太多不屬於自己的意志,充滿困惑,當我們召喚自己,一起踏上未來之途,才真正擁有了永恆的靈魂伴侶。這本書主要分為三大篇章,成為自我的歷程、照顧者的初衷、輕安自在做大人。能自在地過活是成為大人的第一步。有訪談曾經問作者最想回到過去哪一段時光,她回答不想回到過去。人生是一台不斷的列車,偶爾回首懷念,但最真切的把握當下,才能繼續向前行。
#年輕時被關切的終身大事,中年以後都成了單身小事。也許大事處理不好,小事卻是我擅長的。
#婚姻從來不能保障愛情,一直都是愛情保障了婚姻。
#往日的憂傷已成過去,未來的焦慮無濟於事,我認識到此時此刻才是我唯一擁有。
#「世界上只有兩件事,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大多數的煩惱,都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的事和別人的事糾結在一起,自己的事處理不好,卻想干預別人的事。
#彷彿別人的都比自己的好,別人才是天堂。太多時候,人們處於羨慕和嫉妒的情緒中,感到不平,日夜難安,如同承受著刑罰。別人不一定在天堂,自己卻先走進了地獄。
#漫漫人生,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墬落實,能有人在下面接住。然而,開始學習去接住他人,才是成為一個大人的必經歷程。
06/04
這樣溝通,九成的問題都能解決/樊登-著/平安文化/2020
心得:工具書,邏輯清楚、引用很多生活案例所以很容易讀。主要論述溝通力涉及溝通前的準備,對情緒的掌控、對需求的關注,以及表達方式、語音語調、表達的信息等。營造和緩情緒和安全氛圍比溝通內容還重要,利用提問和傾聽,來促成改變。提出長頸鹿式溝通技巧,長頸鹿特點是高、反應慢及心臟大,藉由觀察(只講事實,不加批判)、感受(說出真實感受,挖掘真實需要)、行動(提出具體可執行的請求)達到溝通目的。

五月
05/28
請代我問候/三毛-著/皇冠叢書/1991,2021二版
心得:看了一下這本書原先出版年份正好是三毛48歲過世的那一年,一個像吉普賽的女子有著當代傳奇流浪的經歷,歷經多彩的國外生活、至死不渝的愛情和痛徹心扉的失去。這本書收錄85封寫給至親摯友的書信,沒有網路的時代,豐沛的情感都化成信紙上的文字越洋而來,因為寫給熟悉的人,所以可以直白、可以盡情傾吐喜怒哀樂,讀這些書信就像讀她當時的生活紀錄。以前讀書時只知道三毛是有名的作家,但沒有看過她的作品,因為那時看是看不懂的。現在上了年紀來讀,對於那些情感就有了共鳴,也更加仰慕她的流浪傳奇。
第一人稱單數(First person Singular)/村上春樹-著,劉子倩-譯/時報出版/2021.01
心得:在圖書館看到新作品很自然就借了,有8章短篇,蘊含著隱晦的愛意、音樂、自我追尋的小故事。寫散文、寫小說,那種在慵懶與虛幻間的村上筆調一向讓人讀來像隨著微風飄盪,透過譯者賴明珠的傳遞,讓讀者可以跨越語言障礙,在自己腦中鋪陳作者所見風景。這次發現這本的翻譯者竟然換人了,讀來還是有村上風,但又好像有點微微不同。查了網路,也有人發表了評論,原來的合作夥伴都已經70多歲,這樣的改變是試驗還是決定,可能還未知。但人生總會有世代迭替的時刻,然後就會慢慢又習慣了吧。
05/14
我輩中人/張曼娟-著/天下文化/2020
心得:這是書寫中年人系列的第一本書,脫開過去的風花雪月,切切實實落入凡間生活。活到人生半百,除了自己身體、外觀及心智上轉變,加上照顧老齡父母的枷鎖,「照顧小孩是有未來、有期待的,照顧老父母,我們擁有的只是此刻,只有今天。」偶爾回顧過去的美好,但路還要繼續向前走。封底寫著「中年,是歲月的累積;大人,卻是人生修為。」沒有辦法隨心所欲捨棄的人生,只能且行且度。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by李白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by韋應物<滁州西澗>
你可以沒實力,但要懂戰略/羅振宇-著/平安文化/2020
心得: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是從中國人視角看西方盛衰的歷史,再回歸探究中國天下變遷。曾經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帝國又是如何衰亡?在眾多大國中仍有小國立足的空間,美國以經濟擴張取代殖民成就影響力帝國,中國的天下觀、租稅財政影響千年發展。諸多戰略追求的是動態均衡、化解矛盾而非戰術講究的贏。或許書裡的這句話可以做一個完美的註腳「讀歷史不是為了預測,而是為了理解現實,並對未來保持想像力。」
05/07 
記憶的玩物(RECURSION)/布萊克.克勞奇(Blake Crouch)-著,顏湘如-譯/寂寞出版/2019.09
心得:擅長寫科幻小說的作者,繼「人生複本」後再度以記憶、時間維度為主軸刺激讀者的腦袋。書封上有一行誘人提示: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體驗可以倒帶體驗...在故事裡主角圍繞著像小叮噹的時光機的記憶椅,一直努力回到過去的某個時間點,重新活過想拯救即將錯亂、毀滅的世界,然後未成功的時光又變成一段段無效的時間軸,幾乎就要陷入無限迴圈中。科學理論與動人感情交織在精采緊湊的情節中,是很快可以讀完但會回想一段時間的作品。
時間不斷流逝,記憶不斷堆疊成為人的一生,現實也即將成為記憶。然而人腦中的記憶是真實的、永遠都在嗎?如果可以回到生命中過去某個點,會選擇哪一刻?重新再活一次會比較好嗎?可以只選擇好的回憶,遺忘痛苦的嗎?科技已經可以造人、編輯基因,應該很快也能編織人類的記憶吧。
#要想理解人生,只能望後看;但要體驗人生,卻得向前走。by 齊克果
05/02 
綠燈(GREENLIGHT)/馬修.麥康納-著,李函-譯/讀書共和國/2021.08
心得:以前這個文藝片男主角是澳洲人,原來是土生土長的美國鄉下男孩。演戲是為他帶來知名度與錢財的興趣,但他不斷在追求的是成為作家、音樂家及人生的探險家。這本書是自傳也是他在人生中冒險的劇本,綠燈代表出發:前進、繼續、持續。在路途上,我們喜愛綠燈,但總會遇到黃燈或紅燈讓我們停滯,所以這是本書寫如何抓住綠燈、並理解黃燈與紅燈遲早會轉綠的人生故事。書中讓我印象深刻就是作者沒有因為走紅而沉浸在紙醉金迷中,他享受住在拖車中到處旅行的自由,因為夢境獨自飛到世界偏遠的亞馬遜河及非洲叢林探索。不想一直被定位在浪漫喜劇的角色,拒絕多部高額加碼的片酬,沉寂了近2年,在即將被大眾遺忘之際,反而成了嶄新的焦點,開始有不同戲劇的邀約。透過說「不」,回答「好」,撕下了舊標籤,主宰自己的人生。

四月
04/05 暗黑心理術/岸正龍-著,許展寧-譯/晨星出版/2021.12
心得:這是一本滿容易讀的書,藉由不同聽眾向作者諮詢的煩惱,提供一些心理術技巧。主要分為商務、戀愛-男性/女性、控制自我/他人章節,前面有四格漫畫,每一篇答復簡短明瞭,依困擾提供各種的心理術,雖然取名暗黑,但是其實是為了讓人更可以掌控人生吧。

04/05 29張當票/秦嗣林-著/麥田出版/2012.01
心得:在圖書館新書區看見,原來已經出版10年超過百刷。有些地方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接觸,當鋪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在第四台廣告很常看到廣告,總覺得很像高利貸,但其實這是一個具有歷史發展的產業,舊時的ATM,以物易錢,只是在線上借貸很便利的今日,有點好奇這樣的行業會不會漸漸消失。在這本書中,會走進當鋪的除了市井小民,也有鉅賈富商,救急、救窮,更多是帶來希望的微光。就像讀故事般,藉由29張當票,閱讀著不同人生,而鑑人遠遠比鑑物重要。

04/01 劉博仁不藏私的健腦秘密/劉博仁-著/天下文化/2021.12
心得:環境變化地愈快,資訊愈多元,對腦的承載就愈加重。當醫療可以透過科技探究人類靈魂所在,腦的疾病也漸漸被很多人認知,因為年紀漸增,開始感受到腦力退化,容易健忘、反應不那麼敏捷,有點害怕,所以也對這樣的科普知識感到興趣,當然也是希望能加減預防。書中提到腦的基本知識、應該補充的營養素及一些健腦方式,原來腸道的健康也會影響腦,良好的睡眠更是讓腦恢復不可或缺的要件,所以運動、呼吸、正念都會有幫助。

三月
03/26 解讀者/黃國珍-著/天下文化/2021.12
摘要:
#「有些書就是需要「觀其大略」,有的需要「不求甚解」,有的則需要「熟讀精思」。」
by郝明義-<<越讀者>>
#「知曉製作書籍濃縮版的人,等於懂得端出繷縮咖啡。一飲而盡者,即可成為閱讀者。若把書比喻成茶、咖啡,解讀者該是品茗師、品酒師宇咖啡鑑賞家。」by楊斯培<推薦序>
#理解並非複製或承襲他人的答案,也不是天啟般的靈光乍現,而是面對問題,持續思考累積的結果。
#「解讀」(interpretation)是對某事的解釋,也是對其內涵的觀點,反映解讀者本身的主體涵養與專業能力。
#當個人的「閱讀」提升到「解讀」的層次,對解讀者而言,是一場內在深度的蛻變。同時,對外的視界與影響力,也將有明顯的差異,使生命與心智思維提升。
#無知不代表真正的愚昧,無知只是尚未知曉的狀態。可是無力覺察與理解外在環境或內在感受的無明,對於既定觀念不加思考而盲目接受,就是真正的愚蠢了。
#「天才和愚蠢之間的區別,就是天才是有極限的』by愛因斯坦
#解讀不是看見個別的差異;看見差異只是有效區分,真正的解讀是,區分差異之外,同時也能思考共通相應之處,洞悉整體系統。
#我們常靠大量聽聞的訊息來做判斷,卻缺乏藉由親身觀察與感受,進行更為真實又深層的判斷解讀,
#分析和解讀有許多工具可以使用,如果解讀的結果有問題,請記得,有問題的不是工具,而是解讀者自身。 
#解讀不是把世界解釋成為自己的理所當然;需要問很多問題,才能釐清真正的問題;洞見不是靈光乍現,而是有步驟的發現;要解決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造成問題的原因
#「改善」是基於可見且具體的條件,以及大量具備多樣性與差異性、有助於直接解決問題的想法,逐步改善問題,如豐田模式。「創新」則是著力於專注探索新觀念,重視專業經驗與學術研究,挑戰現有的典範,並以特定的目標來彙整,如apple。
#解讀的歷程也是自我蛻變的歷程;解讀外在的世界,需要認識內在的自己;解讀外在的過程,是穿越內心的試煉;最重要的不是我們讀過什麼或記得什麼,而是我們成為什麼。
#英雄之旅始於招喚,第一階段「啟程」、第二階段「啟蒙」、第三階段「回歸」 
#以擷取訊息完成各自獨立、互有關連的基礎;已歸納與演繹思考,建立深層的解釋與理解;統整個別的解釋,建立完整的結構與具有上下關連的核心概念
#觀察、思考、學習為核心的解讀歷程
#知識與經驗是解讀的根基,但需要動態式的檢視與監控;解讀包括發現與創造,只有開始,沒有終點,人類因此而不凡...
心得:這本書用了很多歷史故事和作者工作實際案例,穿插理論講解,很容易閱讀,讓我思考,我讀書,好像讀得已經比一般人多,但總覺得有時讀了就忘,重複在閱讀相似的書。這本書闡述從閱讀要到解讀,是一場心智的試煉,唯有經歷困惑、苦難,才能建立思統性思考,發展出反觀自省的學習能力。

03/12 為什麼有些國家愈救愈窮(The Divid)/Jason Hickel傑森.希克爾-著/野人文化/2022.04
心得:作者出生於史瓦帝尼,父親是一位醫生,從小總是看著門口求醫的民眾大排長龍。長大震驚自己的國家是愛滋病患病及死亡率極高的區域,到美國讀書後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懷抱要改變家鄉困境進入世界展望會回國服務,但三年後卻發現情況沒有變好,因此他開始產生懷疑,後來他開始繼續研究為什麼世界是不平等,發現一切都是操弄,以前靠軍火武力入侵殖民,現在則是靠舉債、政變、結構調整、自由貿易及投資人爭議法庭讓富裕國家繼續掠奪困頓國家的資源,貧富差距逐漸擴大,底層的人民命運幾乎永世難以翻身。
「貧窮國家為何貧窮」是作者上課時會問學生的第一個問題,很多人會說是人民環境、腐敗政府等特質差異,但以前埃及、印度曾經是文明的發源地、中南美洲有著輝煌的印加文化,被殖民後就像落入深淵,即使現在聯合國每年倡議要富國協力消除貧窮,但在資本主義驅動下,這些富國仍大多為己身利益繼續榨取可得的資源。這本書從歷史及弱者的角度來看不平等,有獨到的見解,也提出呼籲要弭平鴻溝,需要的不是慈善而是正義,改變發展的想法才能創造不同的未來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