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2024的閱讀紀錄

2024的閱讀紀錄(以紀錄日期記載)

十一月
11/30
城市如何運作:從人文學看待城市的15種觀點/俞炫準-著,邱麟翔-譯/典藏/2020.10
心得:作者是一位建築師及教授,榮獲多項大獎,從創造者、參與者、使用者等不同角度去看一座城市的發展,在可見的外表之外,當學習到歷史脈絡,才能從更高的角度去了解城市是一座有機體,隨著資源、時間、人群的互動關係,會逐漸發展出不同樣貌。雖然書有點厚、文字多,但讀起來論述有理。
#一條道路能否成為讓人喜愛步行的道路,與「是否經常設有多樣的商店』的物質條件之間具有高度關聯性。活動密集度高的道路讓城市充滿著偶然。行人步行時擁有愈多選擇權,該道路與會成為一條穰人喜愛步行的道路。道路的空間速度愈接近時速4公里的行人步行速度,愈吸引人們步行。
#"Palimpsest" 意思是複寫紙,原指羊皮紙上有一層一層重疊寫上的文字。人類尚未發明紙張而只能在羊皮紙上寫字時,由於羊皮紙昂貴,為了重複利用,通常會盡可能刮去原有的文字,繼續在上面書寫,以致發生新舊文字兩者重疊的情形。在建築界,用來比喻悠久歷史痕跡對現在的空間所造成的影響。
#神創造了地平線,人類則創造了天際線。
#人最主要是透過情感和感受來儲存關於事件的記憶,情感記憶愈多,人生會愈豐富與充實。要打造一條受歡迎的街道,就要盡可能創造多元且能夠觸動人們情感的活動
11/17
這世界愈複雜,你愈要簡單思考(Think Simply)/堀田秀吾-著,劉宸瑀、高詹燦-譯/東販/2021.02
心得:被這本書吸引的原因是書名,這是一本蒐集45個心理學領域研究,分為七個章節,論述不過度思考者的思維模式,簡短的編章,概念簡潔易讀,很值得反覆讀。

如何讓人聽你的(Magic Words)/約拿.博格(Jonah Berfer)-著,鄭煥昇-譯/時報文化/2023.09
心得:語言是溝通想法、表達自我與建立連結的媒介,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是因為會說故事,而會說故事的人才能擁有舞台。這本書除了探究人類行為,更可以看到作者利用科技分析巨量文本,驗證語言的影響力。AI也是在語言中崛起讓人驚豔的代表。
語言的六大功能
一、啟動身分認同與能動性
=>1.把行動(動詞)變成身分認同(名詞);2.把「不能」改為「不要」;3.把「應該」如何改為「可以」如何;4.自我對話;5.善用不同的人稱
二、傳達自信
=>1.丟掉規避語、多用確定語;2.不要猶豫;3.把過去變成現在;4.適時表達懷疑
三、問對問題
=>1.勇於求教;2.打蛇隨棍上;3.四兩撥千金;4.不要想當然耳;5.穩扎穩打
#所面對的愈是對方不願意揭露的資訊,我們在問問題時就愈要避免正面的假設,也就是要盡量避免預設一切都沒問題。
四、善用具體性
=>1.讓人感覺被聽見;2.使用具體的語言;3.適時抽象一點;4.專注在「為何」
#想要幫助人理解複雜的概念,想讓人感覺被傾聽,想讓人記得你說了什麼?那具體語言會是你的好朋友,如要多強調特定動作的動詞,少用形容詞。如果想讓人覺得我們的點子具有不凡潛力,覺得我們是富有遠見的夢想家,那抽象的語言會比較有效。
#想要具體一點?那就把重點放在"如何"-可行性;想要抽象一點?那就把重點放在"為何"-可欲性
五、動之以情
=>1.打造雲霄飛車;2.持續變換節奏;3.顧及背景;4.先照顧感情,再解決問題;5.啟動不確定性
#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對話,發現成功關鍵是先建立關係,先從比較有溫度、比較有情緒性的語言來暖場,然後再投入問題的解決。
#維持注意的關鍵比較不在於讓人感覺好或壞,而是在於打開好奇心的缺口,讓他們想要再多知道一點。
六、掌握相似性(與相異性)
=>1.求同;2.求異;3.為故事選擇正確的節奏

如何改變一個人(The Catalyst)/約拿.博格(Jonah Berfer)-著,許恬寧-譯/時報文化/2021.06
心得:因為之前讀了「看不見的影響力」,所以又去找了作者的其他著作。作者從事的是行為科學的研究,這一本談的是改變,哪些是阻擋改變的因素,利用催化劑巧妙移除障礙與降低門檻,讓人們願意改變看法,並願意行動。
#化學反應在分子碰撞時發生,但催化劑的作用不是增加碰撞頻率,而是增加成功率。不靠強力施壓,而是降低改變的門檻。
#如何克服慣性、引發行動與改變主意-方法不是增加說服力或逼得更緊,而是靠扮演催化劑的腳色,除除通往改變的狀態。
REDUCE(減少)
原理一:抗拒心理(Reactance)
=>1.提供選單;2.循循善誘;3.突顯差距;4.從理解著手
原理二:敝帚自珍效應(Endownment)
=>1.讓不採取行動的成本現形;2.破釜沉舟
原理三:距離(Distance)
=>1.找出有爭取空間的中間派;2.從「小忙」問起;3.改變場上位置,找出共同點
原理四:不確定性(Uncertainty)
=>1.運用「免費增值」(freemium);2.降低前期成本;3.讓人們有機會認識;4.後悔也沒關係
原理五:佐證(Corroborating Evidence)
=>1.WHO:哪些證據提供者的影響力最大;2.WHEN:時機要抓準;3.HOW:何時該集中稀有資源,何時該分散。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時報/2013.09
心得:記得剛出版就讀過這本小說。聽到一段對莫蘭迪的介紹,莫蘭迪是個很宅的義大利畫家,長年都在家作畫,用的色彩維度比別人降一階,在煩擾的世界中,給人一種平淡卻也深潛之感。於是想起了這本書,又再借來讀,因為早已忘記內容,所以又像新讀。用柔美的文字將抽象的狀態、感覺具體化呈現,一直都是喜愛村上的創作的原因,10年前的創作,對於人的感情描寫讀來依舊觸動。

十月
10/13
小王子(Le Petit Prince),附夜間飛行(Vol de Nuit)/安東尼.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著,呂佩謙-譯/好讀/2021.02(二版)
心得: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子,小王子應該是全球最知名的大人童書,歷久仍持續被關注著。主角是有著像水一樣純潔思維的小王子,離開自己的B612小行星,拜訪宇宙中其他7個星球的經歷,認識不同的大人,以及學會馴服,而體會被馴服的事物存在的獨特。年少時讀過,忘記有什麼感想,有了年紀再讀,會思考自己是個什麼樣的大人。
這次書裡還有另一個長篇故事,描寫以前航空業開始挑戰夜間飛行的領導者與飛行員,像是要以鋼鐵的意志、僅有的生命目標與未知的黑夜、氣候戰鬥。夜是一張深沉的大網,高空下零星的城市燈火是薄弱的希望堡壘,基於作者飛行員經歷所發想的題材很獨特,譯者的用詞自然營造出作者所描繪意境很厲害。
小王子
#假如你馴服我,我的生活會像有陽光照耀一樣,充滿歡樂;我會認得一個腳步聲,它和所有其他的腳步聲不同,別的腳步聲讓我躲到地底下,你的腳步聲會像音樂一樣,把我從洞穴裡呼喚出來。...金黃色的小麥會讓我想起你,我將喜歡上風吹過校麥的聲音。
#就是儀式使得某一天於其他日子不同,某個時刻於其他時刻不同。
#狐狸說:「只有用心靈才能看清事物。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眼睛看不見的。」
夜間飛行
#黑夜正像一縷濃煙一樣往上升,早已填滿多處谷地,再也分辨不出山谷和平原。...大地滿布燈光的召喚,一棟棟房舍點燃自家燈火,那是迎著無邊黑夜的星星,正如同把燈塔轉向大海,凡是遮護人類生命的地方都光亮閃爍。
#隨著交到他手裡的一封封電報,里維業意識到他正從命運那而奪回某樣東西,他正逐漸削減未知的部分,把他的機組人員從大海一般的黑夜裡拉回岸邊。
#「制度規定,」里維業想著,「就像宗教儀式,看起來荒誕不經,卻能造就人的生活型貌。」...對他而言,人是一塊尚未定形的原蠟,需要加以揉搓形塑,需要給予這團物質一個靈魂,為他創造意志。他並不想用嚴格的標準來奴役他們,而是想使他們超脫自身的侷限。...他不容許員工看到惡劣天氣,就如同可以獲得休息一樣歡喜,這使他們維持警戒,毫不鬆懈,甚至最不受重視的工人也在等待中暗暗感到羞恥。
#里維業心想:「我這樣粗暴辭退的不是他,而是過失,這個過失也許不是他能負責的,卻是經由他發生的。」..「不管哪裡出錯,遇到時,若不清除它,燈光就會發生故障。而當差錯無意間顯露那些被它利用了的人,你卻還放過差錯,這就是犯罪。」
#在座艙裡,置身指針和數字之間,飛行員感覺到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在受波濤拍擊的船艙裡也會有同樣的幻覺。黑夜,和所有它夾帶而來的岩石、漂流物、丘陵,也以和海浪相同的驚人威力,撞擊著飛機,使它無可遁逃。
#他已經到達了這個疆域,在此涉及的不是小小的個人悲痛問題,而是行動的問題。...如果人的生命是無價的,我們在付出行動時,始終覺得好像有某種東西,在價值上超越了人命...但那是什麼呢?
#他們就像傳奇城市中的小偷,被關在財寶室裡,再也無法出來。他們遊蕩在冰冷的寶時間,擁有無限的財富,卻陷在挽回不了的絕境中。
#一場勝利削弱了一個民族,一場失敗又喚醒另一個民族。里維業遭受的失敗或許是一個把真正的勝利拉得更近的契機,而唯一重要的是正在進行的事件。

10/05
請讓我安詳、快樂的死/橋田受賀子-著,賴郁婷-譯/大塊文化/2018.09
心得:作者是「阿信」的劇作家,青少年在二戰度過,歷經戰爭視死為愛國情操的歲月,考進電視台執筆寫作超過50年,到92歲的高齡2016年發表了<我想以安樂死的方法死去>文章引起社會關注。她的先生已經過世30年、無兒女,倡議在人生最後時光,不要帶給他人困擾,希望安樂死能立法、建立制度,以維持生命最後的尊嚴,也能避免幫助病人的醫生陷入刑責。
#如果日本贏了戰爭,財閥肯定會繼續囂張跋扈,軍閥繼續目中無人,華族、士族繼續狂傲自大。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只能永遠屬於下層階級,不得翻身。這種階級制度的消失,是戰敗帶給我們的正面遺產。也因為戰敗,才促使農地改革的實施,推翻了地主與佃農的身分制度。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希望這個國家可以因應個人不同的想法,讓每個人選擇離開的方式。
#一想到有一天自己對社會不再有貢獻、只會造成他人困擾,我就不想再活下去了。請不要為奪走我的性命感到同情,讓我安樂死吧。這是我人生的最後尊嚴了。

10/02
雜訊(Noise)/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aneman),奧利維.席波尼(Olivier Sibony),凱斯. 桑斯汀(Cass R. Sunstein)-著,廖月娟、周宜芳-譯/天下文化/2022.02
心得:這是一本快600頁的厚書,讀了很久,其所想要傳達的主要是只要有判斷,就會有偏誤與雜訊。我們必須重視雜訊,採取一些預防的決策保健作為,才能迎向減少錯誤、更公平的決策。每個人每天醒來就是不斷地在做選擇,每一次選擇都會產生不同影響,書中引述很多研究和不同領域案例,說明辨識、減少雜訊的重要性,是一本邏輯性很強的科普書。
#系統雜訊可以拆解成水準雜訊和型態雜訊。水準雜訊是指不同個體平均判斷的變異,是誤差的重要來源。型態雜訊主要來源是穩定的:這是不同法官因為個人特質而對同個案件有判決差異。
#人總是對自己的預測性判斷有著過度自信,低估自己的客觀無知及其他偏誤。
#決策保健原則:1.判斷的目標是準確,而非個人特質的表現;2.要有統計思維,並用外部觀點來看待案件;3.將判斷結構化,拆解成幾個部分;4.抗拒太早出現的直覺;5.從多位判斷者取得獨立判斷,然後考慮將這些判斷總合起來;6.偏向相對判斷與相對尺度

八月
08/25
選擇障礙世代(Dedicated)/皮特.戴維斯(Pete Davis)-著,吳宜蓁-譯/采實文化/2022.02
心得:有選擇是好事,但選擇過多卻變成障礙,尤其網路可以帶來大量的資訊,看似提供開放選擇機會,實則猶豫不決的現象愈來愈難逃脫。作者將現代人這種文化病定義為「無限瀏覽模式」。
作者2018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這本書也是源起於他的畢業演說(承諾:反主流文化)
https://youtu.be/qHMHK4i_oLg?si=L91-tlL6vV0JK2ly
這個社會不缺百萬富翁,但缺的是思想澄明,勇於承諾放棄誘惑,追尋志業的英雄。一個可以成為上流階層的菁英卻選擇成為公民倡議家,書裡的論述很值得一讀。
#為什麼我們喜歡那些投入承諾者,自己卻表現得像個瀏覽者。我認為原因來自三種恐懼。第一,害怕後悔:我們擔心如果自己對某件事做出承諾,以後會後悔沒有做其他事。第二,害怕連結:容易受到這種承諾對自己的身分、聲譽、控制感帶來的混亂。第三:害怕錯過:承諾隨之而來的責任將阻止我們接觸其他人事物。
#想要改變,做出承諾也是必要的,因為做出改變通常不像是設計和執行一個作戰計畫,比較像是培養和維持一段關係。我們改變組織、社群和人的唯一途徑,就是與他們建立關係,透過學習他們的細微差別,建立融洽的關係,得到足夠的信任與流動性,靈活地應對意外的情況。 
#在成功的社會運動中,必須堅守的不是作戰計畫,而是對這項行動的願景和價值觀的承諾。 
#無限瀏覽模式是有代價的。當我們花時間瘋狂尋找新的體驗時,我們便錯過了只有長期堅持才能獲得的、更深層次的體驗。
#作出承諾,我們可能會錯過最新鮮的事物。但如果不做出承諾,肯定會錯過那種唯有傾注所有心力的十年(甚至十分鐘!)之後,才能享受到深刻快樂。持續地參與是我們形塑世界的唯一途徑,也是我們區分重要與不重要的唯一途徑。
#深度通常會戰勝新鮮感,這種原理甚至有一個名字-林迪效應(Lindy effect), 它假設一個想法或做法既存的時間愈長,未來存在的時間就愈長。
#液態現代性的核心意義是:流動性,就是無法保持既定的形狀。當你被困在解放和奉獻之間時,就會發生這樣的事-你被熔化,但找不到重新變成固體的方法。熔化本身成了目的,變化成為唯一的永恆,不確定是唯一的確定。
#如果每個人都是建設者與改革者,這個世界就不會運轉。我們需要一些人,至少在某個時候,來當個維護者,讓已經存在的東西繼續運轉。
#不是所有承諾都必須是永久的。承諾是關係,而關係就像有生命的東西,有生命的東西就會死亡。建立關係並投入其中是件好事,在這種關係生病時努力療癒它,也是件好事。但是當它們死了,就是死了。
#大多數決策的方法都有一個共同點:讓外界的噪音安靜下來,傾聽內在的答案。只有當我們採取行動時,才能完全了解自己想要什麼。
#選擇的挑戰不在於選擇「正確的」未來,而在於當我們不可避免地做出選擇後,如何處理那個未來帶來的狀況。我們應該少關注做出正確的決定,該關注的是,確保我們的決定最後變成正確的選擇。
#,民主制度就是一種將承諾和變革交織在一起的實踐。獨裁政權在做公民審議時,是不需要做出承諾的。在一個民主國家,我們是共同做一些事情,所以每個人都必須忍受連結所帶來的緊繃感,如果不願意承諾維持這種緊繃感,就不會有民主。
#當新奇的事物驅動著我們的生活,我們會害怕錯過熱門的新事物。當目標驅動我們的生活時,害怕錯過的東西就會不一樣了。深度才是能永恆維持新奇的事物。
#我們的生活必需有三個維度:長度(我們與自己的連結)、寬度(我們與社群的連結)、高度(我們與卓越者的連結)。可以對應到對承諾的三種恐懼,以及它們另一面的三種禮物。當你戰勝了對後悔的恐懼,找到了一個天職(一個志業),就找到與自己的連結;當你戰勝了對連結的恐懼,找到了團結(交朋友時),就找到了與更大社群的連結;當你戰勝了對錯過的恐懼(透過深度的喜悅),就找到了與卓越者的連結。
#時間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我們控制時間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控制它的深度。
#懷舊常常被用來掩蓋當下的生活缺乏承諾。過度的懷舊似乎與當下的陳腐密切相關,相對地,那些今天仍在參與某些承諾的人,通常比較少沉溺於懷舊之中。真正的根,會讓我們固定於一種活生生的承諾中,這種承諾不但能讓我們連結到過去,也能連結到現在與未來。
#承諾的反主流文化所提倡的,是一種重視鍾愛的特定事物的經濟,一種重視榮譽的道德,一種重視依戀的教育。

看不見的影響力(Invisible Influence)/約拿.博格(Jonah Berfer)-著,許恬寧-譯/時報文化/2021.10(二版)
心得:這是很易讀很好理解的社會心理學書,很多時候我們隱約會感覺某種傾向,作者透過嚴謹的科學研究來探討「社會影響力」,在諸多面向都左右我們的選擇。社會影響有時會帶來模仿,從眾造就流行商品與偶像。但有時我們會想跟別人不一樣在同中求異,如同桌吃飯點餐時,及對個性發展的一項因素是家有手足的情況。究竟求同還是求異,要看其他人是誰,身邊的人不只是影響我們的選擇,還會引發鬥志。了解工具之後就可以明辨優缺點,運用改善自己與他人的人生。
3區別能定義事物因此很重要,如果每個人都一樣,我們很難產生「自我」概念。我和別人究竟有什麼不同?區別讓人獲得自我定位,同時說出自己是什麼、不是什麼。
#資源的確能帶來選擇,如果有錢或是活在充滿機會的世界,就能想辦法讓自己與眾不同,透過選擇表達自己。不過勞動階級並未希望自己能更為與眾不同;恰恰相反,在勞動階級的世界,追求和別人一樣才是常態,也是人們偏好的作法。
#時尚潮流原本就一直在變,但仿冒會加速循環過程。仿冒造成普及,而普及會加速時尚死亡,不過過程之中,仿冒品會讓消費者大喊自己想要新東西,莎士比亞有一句妙語:「衣服過時的多、穿破的少。」
#社會助長(social facilitation),我們身旁有人的時候,表現會比獨自一人快或好,就算那個人沒跟我們合作,沒跟我們比賽,光是有其他人在場,就會改變我們的行為。
#旁人會促進或傷害表現,端看任務複雜度。

08/18
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陳雪如-著/時報文化/2019.12
心得:作者原本是一位諮商心理師,將心理學轉化為溝通策略,裡面談到很多購通談判技巧,加上舉例讓人易懂,是本很實用的參考書
#在與人談話時,目光接觸最好佔總體時間的百分之六十一,尤其在聆聽對方說話時。
#以心理學來說,跟我們愈相像的人,我們會感覺越有安全感,防衛心也會比較低。
#以「十分」的快樂情緒回應對方,以「五分」的負面情緒回應對方。
#富蘭克林效應:與人建立關係的最好方法,不是低聲下氣地請求;也不是付出、幫助他人,而是「請對方幫自己的忙」
#想跟陌生人快速建立好感連結,善用正面心錨,如握手、微笑、擁抱、視為自己人的舉動 ex借鑰匙。
#交換式條件的讓步,所帶來的痛感,會讓對方對於我們的協助更銘記在心,同時也更能同理。
#從慌亂中重新啟動認知腦:1.找顏色轉移注意力;2.腹式呼吸法
#應付在氣頭上的人:1.摘要對方說的話;2.說出對方的情緒;3.猜對方的需求
#定錨三大原則:1.市場價格;2.歷史價格;3.公開價格
#情報多,先定錨,但須搭配理由;情報少,先閉嘴,誘導對方先提案。
#協商防身術:情感撼動(疑問句+浮誇情感、離開);主權不在我
#提出要求的同時,需附加「理由」,理由最好符合「對方需求」
#過去的投入屬於「歷史成本」,對「此刻」的決策而言,是不可控制且無法挽回的成本。當我們在做決策時,不應該考慮歷史成本,應該考慮當前戶喔未來的決策就好。
#若要讓步,得上白下黑;若要進攻,得上黑下白
#不等價交換SOP
1.需求與議題不能只有一件,找出對方所有的需求與議題
2.雙方重視的優先順序稍有差異
3.從簡單、好交換的開始談起,複雜困難的放後面談
#當有三個選項的時候,記得要把「真正想推」的提案放在中間,讓爛提案成為綠葉襯托出紅花的美,同時放上一個美好但過於理想不切實際的「夢幻選項」。
#視覺上降低損失,放大獲得:買1萬元餐劵,加贈2000元vs賣10000元餐劵,加贈兩千元

08/02
潛水鐘與蝴蝶(Le seaphandre et le papillon)/尚-多明尼克.鮑比(Jean-Dominique Bauby)-著,邱瑞鑾-譯/大塊文化/2021.04(三版)
心得:很多年前就聽聞這本書,但始終沒讀過。終於偶然在圖書館相遇,發現是本很薄的書便借回家,被譽為「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回憶錄」,閱讀果然覺得短短幾行文字卻是勝過千言萬語。
作者是一位正值壯年的時尚雜誌總編輯,1995年底某一天就像過往地正常,但腦幹中風突然倒下,昏迷二十多天後再醒來,被宣判得了「閉鎖症候群」,全身僅剩左眼能眨動,成了唯一能表達的管道。他的身體彷彿囚禁在無法逃離的潛水鐘內,他的心靈卻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飛翔。在朋友協助下靠著眨眼確認一個一個字母,寫下一篇篇回憶和當下的黑色心情,對過去有眷戀、對現在是無奈、對未來很迷茫。最後一篇在1996年夏天,1997年這本書出版後2天,作者過世了,也代表終於解放了。
#在我的腦子裡,每個句子都要先攪拌過十次,刪一個字,加一個形容詞,牢牢記住我造的句子,把一個段落、一個段落的文句都背下來。 
#一轉彎,突然就看到了燈塔的身影:高聳、堅實,橄欖球運動衫似的條紋,紅、白相間,看了就讓人心安。我立刻讓這座象徵兄弟情誼的等塔來保護我,它不僅守候海員,也守候著病人,這些擱淺在孤獨淺灘上的遇難者。
#爸爸從九十二歲以後,腿就不聽使喚,下不了樓梯,只能待在公寓裡。我們兩個都患了「閉鎖症候群」,各以各的方式處在閉鎖狀態,我在我的身體中,而他在他的三樓公寓裡。
#和需要呼吸一樣,我也一樣有感受,需要愛、需要讚賞。朋友的一封信、巴爾蒂斯印在明信片上的畫、聖.西蒙的一頁文字,都給予流逝的時光一點意義。但是,為了保持自己敏銳的心思,也為了避免在絕望裡失去鬥志,我維持著一定比例的怒氣,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就像壓力鍋,有安全閥的調節才不會爆炸。
#景是夜景,所有的人都睡了。布幕升起以後,虛弱遲緩的L先生,突然推開被子、跳下床,在舞台上如虛似幻的光線中,繞著圈圈走。然後,黑暗又罩下來,觀眾聽到L先上最後一句內心獨白:「他媽的,是一場夢。」
#在我日漸狹窄的世界裡,幾個小時慢如蝸牛,幾個月的時間卻迅如閃電。
#當我困頓如繭的處境,比較不會壓迫得我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我的心就能夠像蝴蝶一樣四處飄飛。有好多事情要做。我可以在空間、時間裡翱翔,到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去,或是到神話中的米達斯國王的皇宮去。
 #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

習慣紅利/艾爾文-著/三采文化/2022.12
心得:一直有追蹤作者的YT分享讀書心得,匯集他自身學習到的心理學X行為經濟學所寫出的這本書,可以算台灣版的「原子習慣」吧,邏輯清楚、說理明確,值得一再複習。
引用書中自述:本書從一開始說明為何要培養好習慣,並介紹改變習慣四步驟:隔絕、引導、持續、追蹤,學習如何產生紅利,並介紹五個應用習慣的領域(選擇、思維、時間管理、工作、金錢)。

06/30
如何讓人喜歡我(The Like Switch)/傑克.謝佛(Jack Schafer),馬文.卡林斯(Marvin Karlins)-著,王彥筑-譯/遠流/2016.04
心得:作者是前FBI探員與行為分析師,要跟陌生人交朋友不容易,要將敵國間諜華或帶著有抗拒心的嫌疑犯化敵為友更是挑戰任務,因此專精此道的作者對於人類行為與心理狀態有深入的見解,本書介紹很多在日常生活創造好人緣的眉角,讀起來有趣也很實用。
#友誼=彼此距離+接觸頻率+相處時間+互動強度
彼此距離:分享同一空間的兩個人,就算沒有說話,還是有可能會對彼此產生好感。(安全的環境)
接觸頻率:你與對方在一段時間內接觸的次數
相處時間:你與對方在一段時間內接觸的時間長度
互動強度:運用語言或非語言表達,滿足另一個人心理或生理需求。  (ex:引起好奇心)
#在手機和電動遊戲發明以前,孩子們是在遊戲場上面對面學習與人互動的基礎社交技巧。他們學習如何結交朋友,如何處理衝突和自己與別人的不同,這就是社交技巧的學習開端。接著,孩子們也學習如何理解和傳達細微的肢體語言訊號,雖然他們常常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學習這些。
#三大友好訊號:眉毛閃動、傾斜頭部、微笑
#其他訊號:視線接觸、互相凝視、瞳孔放大、肢體接觸、鏡像效應、身體前傾、手勢運用
##鏡像效應指的就是模仿別人的刑為,這種肢體表達可以讓友誼發展更容易、更有效
#敵對訊號:過長的凝視、上下打量、翻白眼、瞇眼睛、皺眉、強勢站姿、皺鼻子
# 學習友好或敵對訊號的第一步,就是要觀察其他人如何自然地展現這些訊號,同時也觀察你自己傳送的訊號。模仿友好訊號時,你要試著複製出你自己自動傳送友好訊號時的感覺。
#友誼的黃金守則:如果你想讓別人喜歡你,就讓他們對自己感到開心滿意。
#同理心句型把談話的重點放在對方身上,而不是你自己身上,這是讓別人對自己感到滿意最有效的辦法。要講出同理心句型,你需要先仔細聽別人說話。
##同理心句型的基本句型就是「所以你...」,可以讓對話重點留在對方身上,要注意不要完全重複對方說的話。
##讓別人自己讚美自己的關鍵,在於建立一個對話幫助對方認知到自己的特色或是成就,然後不動聲色地誇獎他們。當別人自己誇獎自己的時候,他們會對自己感到滿意。
##你可以透過第三者的讚美來誇獎你的目標,不用自己動口,還是可以得到「功勞」,讓目標對自己滿意,'也讓他們更喜歡你。
##初始效應:言語無法改變現實,但可以改變人們看待現實的方式。單單一句話就能讓別人喜歡或討厭你。
#吸引力法則-相似法則、錯認效應、好奇心定律、互惠法則、坦白定律、「麵包屑」技巧、個人魅力法則、幽默法則、熟悉定律、聯想定律、自我價值定律、物以稀為貴法則、個性法則、讚美法則
##相似法則:建立共同點。有共同觀點、態度、從事類似活動的人比較容易發展出親密關係。
##錯認效應:當我們感到開心,卻找不到開心的原因,就會把這樣的感覺認定為是當時在我們身邊的人造成的。ex:運動產生腦內啡
##自我揭露應該是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點一點地建立,這樣才能確保感情慢慢增加強度與親密度。
##一個辨識他人性格的方法就是,在跟對方講話時,講到一半故意停個幾秒鐘。外向性格的人通常會幫你把話說完,內向性格的人則不會。
#透過溝通建立友誼-聽察說感:聆聽、觀察、說話回應、感同身受
##1聆聽:別人說話時你要注意聽,這樣才可以了解對方在說什麼
##2觀察:任何對話裡,都要記得觀察對方前、中、後的狀況,也要觀察對方聽你說話前'
中、後的狀況
###厥嘴-不同意、咬嘴唇-有話想說、猶豫、抿嘴-同咬嘴唇,較負面、觸碰唇部-對話題感到不自在、疑慮
##3說話回應:說話的方式跟內容會影響維持友誼的有效度
###口語策略-你是對的、徵詢意見、提高對方地位、引導(假設、同理心、回饋、第三人稱)
##4感同身受:運用同理心句型與其他口語訊號,讓對方知道你懂他們的感受

06/15
孝子/大師兄-著/寶瓶/2022.05
心得:原本以為這本最新作品跟之前一樣是講生死、親情,結果原來書名的孝子,是「火山孝子」。身為一位又胖又宅,家裡還有生病爸爸要照顧的長男,沒有優秀學歷、高薪工作,在社會上是標準的魯蛇,所以很少告白成功,幾乎只能當正常戀愛輸家。於是在最低潮的時刻,幽暗小房間透露的燈光像是燈塔,吸引殘破的靈魂。存了一、兩個月的錢到小房間尋求慰藉,用金錢換取1小時的快樂與不孤單,每個相遇的對象都有水果的名字,而她們的故事也像水果一樣,有甜的讓人沉迷,但也有苦有澀。這世界有太多的寂寞,即使在一起的戀人也可能是孤單的。所以只能學習強大自己吧。
#千萬不要把燈全開,不要讓我再看到這個現實世界。只要給我一個擁抱、一點溫暖,讓我覺得自己出了那扇門後,還想活下去就好。
#那一個小時,沒有我得去照顧谁,沒有為什麼自己活得那麼失敗,沒有為什麼工作那麼累,沒有為什麼沒人聽我說話。只有快樂。還有空空的錢包。
#總會有一個世界,我們不是魯蛇吧?

06/09
鬼地方/陳思宏-著/鏡文化/2019.12
心得:很久之前。看過社群的推薦。在圖書館中偶然看見便借了,厚度有3百多頁,但開始讀之後,跟著情節穿梭在台灣、柏林、波羅的海,在前兩代與這一代的情感糾葛中,到最後一頁,竟想著沒了!作者書寫家鄉彰化永靖,寫一家5個女兒及2個兒子的各自人生命運,寫父母、周遭親友的百態,寫主角在柏林的同性愛戀及最後因殺了愛人而入獄。每個人在書中都當過第一人稱,內心大量的獨白隱晦在文字中,坦白而不艱澀,是一本很令人入迷的文學小說。
#我以為任死以後成鬼,就會見到其他鬼。真正成鬼,才發現,鬼,就是一種最孤寂的存在,無法在空間裡與時間裡與任何人事物交集。我只能在時鐘分秒之間的細縫流動,在樹梢與蝙蝠一起安靜倒掛睡眠,在土壤與蟬安靜蟄伏,沒有固定形狀、氣味、溫度、顏色,不可探測,無重無質。
#被冰箱裡的培根安靜疲軟,靜靜等著遇到熱油的那一刻。培根一碰觸到熱鍋立刻發出吵雜聲響,油脂熱烈瀟灑。我熟知妳的瘡疤,妳知曉我的痛處,揭露,踩踏,拘禁多年的話語破籠,體溫火山,嘴噴岩漿,口沫灼人。三姊妹繼續幫彼此加熱,肉香飄散。

五月
05/11
城市的勝利(Triumph of The City)/愛德華.格雷瑟(Edward Glaeser)-著,黃煜文-譯/時報/2019.05
心得:作者是一位經濟學教授,曾發表多篇關於城市的經濟發展文章,聚焦研究城市發展的決定因素。他在這本書所要傳達的理念是城市若要發展,需要提供良好基礎公共建設及居住容量。高樓大廈是必要,對於生態的助益,更甚於將人民推向在郊區的大住宅。這和過去某些提出田園城市,限制高樓或保存古蹟的倡議是有些的衝突。都市的形成是動態,城市興盛才能聚集人才,激發成長,帶動經濟減少貧窮。而現在的規劃不代表符合未來的需求,過去的限制也可能侷限現在的發展。閱讀這本書可以思考不同的見解,我覺得年輕的時候很適合生活在都市中,年長的時候應該就是可以到比較鄉村的環境,不過前提就是健康,不須太仰賴醫院才行。

#人們存在著一種迷思,認為即使城市更繁榮,人們依然過著悲慘的生活。然而根據報導,比較快樂的國家,往往是都市化比較高的國家。
#兩千五百年前,柏拉圖曾說:「任何城市,就算再怎麼小,還是會一分為二,一處是窮人的城市,一處是富人的城市。」在每個開發中國家,幾乎每座城市都有一處窮人聚集的地方,也就是貧民窟。
#城市不會讓人變窮,是城市「吸引」窮人前來,這些窮人是抱著改善生活的願景而來到城市。城市貧窮最大的弔詭在於,如果城市為了改善窮人生活而增建公立學校或大眾運輸,那麼城市將會吸引更多窮人前來。即使從城市貧困中找出最悲慘的例子,也仍比不上鄉村地區的惡劣情況。與鄉村不同的是,城市的貧民窟通常可以充當成為中產階級的跳板。
#密度能帶來益處,也產生成本,但這些成本都值得承受。
#好的環境主義意味著在適當地點,亦即對生態傷害最少的地方從事建設,同時也表示我們必須忍痛拆除城市的低矮建築,而以高聳的建築取代,並以更堅決的態度面對那些反對都市成長可以減碳的活動分子。
#明智的環境主義需要思索不同環境政策產生的副作用,而且要清楚辯識那些政策實際上弊多於利。
# 如果未來會變得更環保,那麼未來一定會變得更城市化。稠密的城市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人們不太需要開車而且住在容易取暖、冷卻的小房子裡。
#投資基礎建設真正的回報不是觀光收入,而是吸引有技術的居民,尤其是能與世界經濟接軌的居民,這些人才能讓城市重新振作。
#一般人普遍將城市當成建築物,而忽略了城市實際上是一群人的集合;觀念在稠密的城市空間裡口耳相傳,在交換的過程中偶然創造出人類創意的奇蹟。
# 城市促成合作,尤其是一起生產知識,這是人類最重要的創造。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很類似,不幸的家庭卻各有獨特的不幸之處。」城市剛好相反,失敗的地方很類似,成功的例子卻很獨特。

一月
01/21
向田邦子的情書/向田和子-著,張秋明-譯/麥田/2023.01(20週年紀念版)
心得:向田邦子(1929-1981)是日本昭和時期重要的作家,其地位我覺得像是民初的張愛玲吧。沒有結婚,46歲得了乳癌,因併發症導致1右手功能喪失,改用左手寫作,1981來台灣旅遊遇上墜機52歲突然身亡。這本書是小12歲的妹妹和子在保管遺物20年後才有勇氣,從打開的牛皮紙袋中整理出邦子與N先生的書信及一本N先生的日記筆記。第二部則是妹妹開始回憶接到意外發生時的震驚,開始回憶與姊姊相關的過往,身為長女的邦子姊姊像是家裡的支柱,總是協助解決問題,而與有家室的N先生感情是姊姊深藏的秘密,每天短暫的陪伴或許是提供她寫作的泉源。妹妹到了60歲陪伴90歲的媽媽終老,也終於體會到當初仰望依賴的姊姊內心。

01/21
跳出溫度舒適圈/林子平-著/商周/2022.09
心得:藉由21個日常小故事,告訴讀者溫度從何而來?如何調適?是很容易讀也很有意義的科普書。因為人為活動造成的氣候變遷已經是不可忽視的現象,人人都想追求舒適地生活,該怎麼減少對地球的負擔,降低自然反撲的危害。書中最後引述集中營心理醫生弗蘭克的話「刺激與回應之間,存在一個空間,在那裡,我們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氣候4項因子-溫度、濕度、風速、輻射

01/07
自造幸福/樺澤紫苑-著,蔡昭儀-譯/今周刊/2023.02
心得:比起一般的心靈雞湯類書籍,作者以自身精神科醫學專業分析人類感覺幸福,其對應的大腦荷爾蒙來源。提出「幸福三層次理論」-血清素幸福(健康)、催產素幸福(人和)、多巴胺幸福(金錢.成功),及如何獲得的方法。我想最有啟發和想試的就是起床冥想,及每天寫三行的正能量日記+感謝日記+親切日記。
【血清素】:身體狀況良好、心情愉快舒爽而產生的治癒感
獲得方法-晨間散步、覺察訓練、三行正能量日記、釐清事情緩急
【催產素】:與他人交流、聯繫時產生的親密感,與被愛包圍的安定感
獲得方法-社群的建議、人際關係的整理、撰寫感恩日記
【多巴胺】:經由努力,所產生的興奮感與成就感
獲得方法-適度限制生活習慣、提升自我肯定、投資自己、適當地玩樂
#血清素幸福與催產素幸福都是自然存在的幸福-「BE」的幸福,察覺很重要,而且要維持、盡一切努力不失去它;多巴胺幸福,是行動或努力結果所帶來-「 DO」的幸福。幸福不是在階梯的頂端,而是正在登上階梯的過程。
#「起床冥想」:睜眼起床之前的「健康確認」(評分)與「想像一天訓練」
#「晨間散步」是個特別適合正念練習的時機。實踐正念練習時應專注於「此時此刻」,所以並不適合一邊聽音樂或英語。
#多巴胺是一種「讓人需求更多的物質」(容易遞減的幸福),「適度的多巴胺」是人生成功或失敗的分界點,也是決定幸福與不幸的關鍵。
#挑戰自己設定的目標「試試看」,只是行動,不論結果如何,多巴胺都會分泌,讓我們感覺幸福。
#為「買」而買的人,購買那一刻已經達成目的,很快又會想要買別的東西,是惡性多巴胺失控。為「使用」而買的人,會感謝這個物品,珍惜、享受地使用它,充滿催產素幸福。
#不要「被動的娛樂」,規劃「主動的娛樂」。符合奇克森特米海伊教授(<<生命的心流>>作者)說的「提高專注力」「設定目標」「提升技術」這三個條件,就成為主動娛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