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閱讀期
|
2019/6~7
|
書名
|
幸運的科學(How Luck Happenss: Using the Science of Luck to Transform Work, Love and Life)
|
作者
|
珍妮絲.卡普蘭&巴納比.馬修(Janice Kaplan & Barnaby Marsh)
|
出版社
|
平安文化(2019.02)
|
摘記
心得
|
「運氣」是純屬巧合嗎?為何我們會覺得有些人特別好運,如何讓自己變得幸運?
本書的作者合作,運用覺察力及近年來在心理學、行為經濟學、數學以及神經科學方面研究結果,訪談許多案例,來建立一種了解運氣的方法。 章節: 1-了解運氣 2-如何得到幸運 3-目標鎖定運氣 4-運氣的另一面 5-遠大的目標 真正的運氣發生在機會、才能和努力的交會點上。 為了得到幸運,你需要把你無法控制的東西放在一邊,把注意力專注在其他完全由你掌控的元素上。 我開始把這三個幸運的要素想成和那些老式的吃角子老虎機一樣,拉動把手就會有三個排成一列,譬如人們沉迷於等待下次出現三個櫻桃,心理學家稱之為「變動比率增強」(variable ratio reinforcement)-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得到獎賞,於是你不斷嘗試,期待下一次拉把時會出現-但如果我知道我可以自己排2個櫻桃,我可能就會贏。才能和努力的櫻桃是你能控制的,你可以學會如何將它們直接放進投幣口,那你就走在幸運人生的三分之二路上。 |
(4)
閱讀期
|
~2019/4/4
|
書名
|
物聯網革命(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
|
作者
|
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
出版社
|
商周出版(2014.12)
|
摘記
心得
|
歷史上所有基礎建設有何共通點?基礎建設必須具備三個要素,而且這三個要素息息相關、互相連動,進而讓整個系統得以完整運作:一個溝通媒介、一個動力來源、以及一個物流機制。
一個資本主義市場加上協同共享聯盟的混合式經濟體系正興起,沿著彼此的防線,尋求合作,有時強烈敵對,企圖吸收或取代另一方。 第三次工業革命,推動物聯網,讓邊際成本趨近為0,產消合一者激增,成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經濟典範移轉。 依據稀少性和獲利來安排的經濟制度可能邁向物品與服務幾近免費的富足經濟。 物聯網由通訊網路、能源網路和物流網路組成,這些網路共同在單一作業系統中合作,持續尋找各種方法來提升資源整編、生產及配送商品和服務,以及廢棄物回收等過程中的熱力效率和生產力。 研究顯示,社會幸福感跟社會人口所得差異密切相關。貧富之間的差距是醞釀不信任的溫床,讓富人有心理防備,擔心大批窮人會群起報復,所以他們就更加保護自己的財產和所有物。 缺乏同理心者,用物質主義來取代失落感,以對物質的依附來代替對人的依附。廣告成為餵養物質成癮的強效藥品,大力倡導財產是個人性格的延伸。共享經濟講究同理心,而非物質主義。助長過度消費的是稀少性,而不是富足。在大家的物質需求都獲得滿足的世界裡,不避擔心缺少什麼東西。 文明,就是發揮同理心。內嵌於共有資源上協同網路的世代的新社會企業家精神相較於內嵌於市場的商業企業家精神,比較不是自主性,而偏向互動性;比較不在意追求金錢利益,而致力於提高生活品質;少花時間累積市場資本,花較多時間累積社會資本;較不沉迷於擁有物品,而更在意取用與共享;少剝削地球資源,更努力維持地球生態的永續發展與管理。新社會企業家比較不受那隻看不見的手所驅使,他們更喜歡伸出援手,也比較不功利,對他人更有同理心。 |
(2)
閱讀期
|
2018/12~2019/1/20
|
書名
|
化繁為簡的逆思投資
|
作者
|
陳志彥
|
出版社
|
今周刊(2018.04)
|
摘記
心得
|
首先,必須了解投資市場的特色
接著,想獲利從改變行為下手
最後,運用化繁為簡的逆思投資法
成功的投資=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定期調整+長時間投資
複雜系統(complication system)指的是有很多單一小的東西所組成的系統,每個小東西不太相同,而且這些小東西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系統特色之一,就是運作起來方向都是相同,運作結果可以被準確預測,如鐘錶、電腦。
複合系統(complex system)也是由很多單一小部分組成,但跟複雜系統不同,這些小部分彼此都是很類似的,而且會互相影響,所以運作時常常會產生不同方向,無法被準確預測,如自然界的動植物系統。
投資比較像科學還是藝術
如果金融市場是屬於複雜系統,那麼投資就比較像是一門科學;
但如果金融市場是屬於複合系統,那麼投資就比較像是藝術。
簡單的規則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外在環境。
|
(1)
閱讀期
|
2019/1/6~1/20
|
書名
|
真確 Factfulness
|
作者
|
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 奧拉.羅斯林(Ola Rosling), 安娜.羅朗德(Anna Rosling Ronnlund)
|
出版社
|
先覺(2018.07)
|
摘記
心得
|
我窮盡畢生之力抵抗全球的無知,傳播基於事實的世界觀。
這本書是我的最後一役,是我設法影響世界的最後努力 ~漢斯.羅斯林
他們通常回答:訴諸恐懼是讓民眾對未來危機採取行動的唯一方法,所以只能如此。他們說服自己認為目的比手段重要,我也同意或許短期有用,但是...
這樣一直喊狼來了,唯恐損及氣候專家與整個運動的名聲與可信度。對於重大如氣候變遷的問題,我們不能讓這發生。如果誇大氣候變遷對戰亂、貧窮或難民的影響,這些問題的其他主因恐遭忽視,導致我們無法好好採取行動加以對抗。當信任沒了,我們就輸了。
現在該是時候別再老是講、講、講,而是把精力放在採取行解決問題:這些行動部是出於恐懼與急迫,而是出於數據與冷靜分析。 ~漢斯.羅斯林
求真習慣的守則
1.二分法直覺偏誤->尋找多數
2.負面型直覺偏誤->預期壞消息被渲染
3.直線型直覺偏誤->線會彎折
4.恐懼型直覺偏誤->計算風險
5.失真型直覺偏誤->掌握比例
6.概括型直覺偏誤->質疑分類
7.宿命型直覺偏誤->緩慢改變也是改變
8.單一觀點直覺偏誤->有工具箱
9.怪罪型直覺偏誤->不要怪罪
10.急迫型直覺偏誤->小步前行
參考網站:
對世界認知測試13題:http://forms.gapminder.org/s3/test-2018#pagetop
這本書是2018年比爾蓋茲送給全美大學生的畢業禮物,作者是致力於公衛及公共教育的瑞典醫者,在他抗癌離世前一年和兒子、媳婦將他這一輩子想做好的志業寫下來。他發現很多問題往往是出於人們未察覺到無知,且思考會受直覺偏誤影響。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氾濫的資訊,但是否能判斷真假。所以他不斷提倡善用工具、數據才能明辨客觀的事實。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