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

201910波羅的海D7:維爾紐斯(Vilnius) City Walking

立陶宛(Lithuania)在歷史上當一個國家狀態有800多年,中世紀時和旁邊的波蘭還共組國家,手工藝和海外貿易都十分發達。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中的古城和另外2個小國古城一樣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人口約54萬人,擁有大量各式特色建築,相較塔林的古典、里加的都會,這裡顯得較為生動活潑,在正常中併存著一個烏托邦的對岸共和國。
2019/10/13(Sun)
早上起床遇見台北W男,他說用google找到附近的自助洗衣店,但去洗時機器要刷卡,他的匯豐信用卡沒有pin碼。我說可以試試打電話給銀行試試,出發前我才跟台新申請,他打給匯豐卻說pin碼要一星期寄達,後來想起他也有台新卡,就再打去客服,線上立刻就設定好,這點就不得不說台新的服務好。今天和在里加青旅認識的台中女生妮可約好一起參加早上 10點的city tour,也邀了W男一起,同房的一些國外背包客也都一起去。昨晚到達時天黑黑什麼都看不清楚,今天出門才發現前面的馬路很寬闊,兩旁的建築整齊劃一,是德國街。集合點市政廳離旅館不遠,到達時已經有一些人在等,還遇見昨天參加1 day tour的一對來自美國的泰裔夫妻。導遊是一位年輕的光頭男,看起來很開朗。
古城區有2大廣場,市政廳前的廣場便是其中一個,書上寫幾百年前還是露天刑場。
導遊開始領著大家在城市中遊走,穿越一些巷弄。
來到一個小庭園,這裡有一座代表當地神話的女神與熊雕塑。
接著繞到幾座教堂前,一座東正教堂(Saint Parasceve Orthodox Church)前面展示著一些歷史照片,還有一些攤販擺攤。
來到最有趣的景點-和老城隔著維爾尼亞河(Vilnia River)的區域常被喻為法國的蒙馬特,是維爾紐斯最古老的區域,曾經破舊殘敗,現在吸引很多藝術家、創作者進駐。於是對岸共和國(Republic of Uzupis),於1997年的4月1日愚人節成立,一群藝術家宣稱獨立建國,還有自己的總統、國旗、貨幣及憲法,是一個有名字沒地位的烏托邦國家,跨橋就會進入到這個夢幻國度,地標的圖示代表需要保持笑容、放慢速度、維持創意,否則會被扔進河裡。
在橋下有美人魚銅像,據說就是她吸引了人們前來。
發起人之一Romas Lileikis也是終身總統,他本身是詩人、音樂家兼導演。
這裡就像個藝術聚落,到處都有風景。
這個國家的憲法有41條,還翻譯成各個語言版本刻在鋼板,掛在小路旁,也成了各國遊客來必佇足尋找的景點。
憲法牆
在中心廣場矗立的是一座吹號角的天使雕像(Angel of Uzupis),象徵藝術自由與復興。
又繞回河的附近,看到藏傳佛教的五色旗。
路過聖安妮教堂
來到文學之路(Literatu Gatve),這是一小段灰色牆面,上面掛滿各種形式藝術品,最初是2008年一群藝術家為了紀念住過這條街的19世紀詩人而發起的佈置專案,型式不拘但內容要跟文學相關,經過十餘年,就成了饒富趣味的文學街。
每個作品都有編號,認真看可以看很久
之後穿過熱鬧的古街皮利斯街,兩邊有很多巴洛克建築還有琥珀商店、餐廳
最後來到古城中心維爾紐斯大教堂及立陶宛大公宮旁,也是walking的終點,我們付了小費後就跟導遊道別。W男要回洗衣店拿衣服,我們約好午餐一起去吃,跟妮可開始自由閒晃。
首先就是距離最近的大教堂,這座古羅馬式超然脫俗的白色建築建於1251年,原本是供俸雷神的神殿,在1387年天主教成為國教,教堂也變成立陶宛最重要'的天主教堂,但教堂也是有悲慘遭遇,在1950年被蘇聯統治時被佔領成為美術館、甚至汽車修理廠,1988年才又回復為教堂。教堂立面有3尊聖者雕像-聖海倫(St. Helene)、聖史塔尼斯拉夫(St. Stanislav)、聖卡茲米爾(St. Casimir),左前側有一座高57公尺的鐘樓。
教堂前廣場有一塊奇蹟之石,據說踩在上面轉一圈願望就能實現,所以大人小孩都興沖沖來轉,不知道這些小小孩的願望是什麼。這個廣場也是1989年三小國人民為了爭取獨立手牽手拉起「波羅的海之路」的起點,當時人民的願望真的實現了。
教堂裡有11座禮拜堂,星期天剛好是做禮拜的時候

回到古街上找餐廳

我們看了網路推薦找了傳統的連鎖餐廳Forto Dvaras,嘗試立陶宛肉圓(Zippelins)和麵包濃湯,只能說一份2顆一個人吃太膩了,加上裝濃湯的麵包吃得有點撐。

吃完午餐,大家就各自行動,我回到聖安妮教堂參觀,據說聖安妮教堂最初是木質構造,是立陶宛大公爵位夫人Anne所建,後來毀於大火,在1582年重建成磚造哥德式建築,外牆就用了33種不同的磚,幾乎沒受到戰爭摧殘,是維爾紐斯最美麗也最具象徵的教堂,拿破崙路過時都為之驚艷。

在聖安妮後方的伯納德教堂及修道院(Bernardinu Baznycia),是15世紀方濟會修士所建造,經過戰爭及祝融破壞,在16、17世紀重建過。

在教堂外遇見在里加認識的一人背包客李小姐,她安排的行程都銜接的很緊湊,白天到達這,晚上又要搭夜車離開,她說剛去總統府拍照很不錯,所以建議我去,原來昨晚到達時迷路的地方就在總統府附近,不說很難知道這是總統府,感覺像樸素的辦公大樓。書上寫每周五、六、日有導覽行程,週日還有衛兵交接可惜錯過了。

來到側門有安檢,進去後是一個很大的廣場,還有個100的標示,不知代表什麼,裡面還有一道門通往花園。

一進花園整個就是秋天景色,草坪上滿是金黃色落葉,小小的藝術作品散落在不同角落。

開始四處照相

很人性化的作品

在這邊就玩了很久

很有趣的石像

旁邊還有一間博物館可以免費入內參觀

裡面主要在介紹立陶宛和世界的發展史

用的都是現代化展示,很有教育作用

離開時還是忍不住多拍幾張照片


本來想到立陶宛大公爵館參觀,但時間已經過了,只有到中庭看一下古代領導的官邸。


之後就往山丘上城堡-格迪米納斯塔(Gedimino)走去,上面有瞭望台可以登高望遠。


要上去要先爬一小段山路


這座塔原本有四層樓,過去是兵家佔領必插旗之地,1930年修復後維持三層樓高度。在外面拍照時又遇見W男,太好了又有人可以幫忙拍照。


塔裡有個上城堡博物館展示14世紀到18世紀的城堡模型及軍事裝備等,進去需要買票。


裡面也展示近代歷史,最特別的就是1989年8月23日波羅的海之路(Baltic Way)的展覽,當年3小國人民為了爭取獨立發起一場和平抗爭,約有200萬人參加,大家手牽手拉起一條約650公里的人鍊。


不分男女老少,不論歷史或現代,每個人都祈求自由。


當時的照片


上瞭望台看風景


古城一覽無遺


全景照


告訴W男可以到總統府去逛花園就又分開行動,接著往對面山丘的三十字架去。


下山又上山


三十字架紀念碑(The Crosses Monument),傳說是方濟各會修士殉道之處,從17世紀成為聖地。


在這裡可以免費登高望遠


一家人旅遊感覺很幸福


從另一頭下山像是森林小徑


走到河邊


很多人牽狗狗悠閒散步


覺得有點迷路,看到有人從旁邊的山坡圍籬爬進來,我就爬出去


回到對岸共和國區域


又沿著河回到國界橋附近

雖然是夢幻國度,但感覺很多現實中的汽車停在路邊有礙景觀。

回到早上路過的教堂

從大街走回去,旁邊的建物是古代皇宮,現在是美術館。

回到市政廳再回旅館後馬來西亞女生已經離開,又有一個在美國讀心理和實習的台灣小男生入住,他說因為等當兵還有四個月,所以他從俄羅斯開始環遊,行李只有簡單的背包,搭過長途火車,沒有辦SIM卡隨興在一個地方停留,哇,外表看起來酷酷的但人很有趣。在小小的廚房兼聯誼場所遇到一對泰國華僑夫妻在等夜巴離開,和先生聊到隔天計畫去特拉凱,他很熱情推薦他們去吃過的一間餐廳,當晚還有一個來自台灣在瑞典交換學生的漂亮小女生入住,是我到目前為止遇過最多台灣人的一次。


沒有留言: